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:""。
年后至今, 北地鲜有雨水,红日当空, 本就不及江南润泽,不过三月初,行于朔方内, 竟徒生炙烤之感。
卫谚循着消息赶往沃野的时候, 只见着了人去楼空的一座狭小庭院。院门静静阖起,透过低矮破落的院墙, 依稀能见着内里齐整的摆设布置与紧闭的房门。
……出去了?
他牵着马, 静静立在院前。胸前衣襟内,是那方从沮渠離处的布帛。明明安稳熨帖地躺在他怀里, 可他仍觉得胸口一片炽热,那布帛上的“伏苓”二字, 藏了她临着他的字时带下的印记, 似一团火,烫得他心头泛起阵阵热意。
有微风渐起。
背后传来阵阵窸窣声与窃窃人语, 似有女子踟躇不前。
是……她?
心头的跳动突然无限放大, 砰砰的跃动之声充斥着他的耳朵。他强压下心底的悸动,握着缰绳的手松了又紧, 终于转过头去, 却见身后的, 是两位衣饰寻常, 容貌身姿亦是寻常的布衣女子。
那两位年轻女子见着他望向她们, 一时怔愣, 未几,又互相掩面笑了。半晌,她们才复又迈着碎步,面颊腾起一抹红云,埋首从他身侧匆匆而过。
“确是个好模样的郎君呢……”
“瞎想什么呢,我还未见过有那个姑子能有同他相配的气度呢……除了伏苓。”卫谚微微敛眸,复又转过身去,牵着马走到院墙边。女子虽渐渐行远,碎语声却留在了她们的身后,荡在院前这一方狭小的巷子里,悄咪咪钻进了卫谚的耳朵里。
“方才你们说的是……伏苓?!”
卫谚的这一声并不轻,两位女子似被吓住了,站于原处怔愣片刻,方才转过身。右侧那位生得高些的干瘦女子显然年长些,回神后对着他颔首应道:“郎君识得她?”
卫谚不答,只急着追问:“住在此处的,可是两位年轻的姑子?伏苓身边的丫头,可是唤作红栒?”
听得他这样问,两位女子面面相觑,好一会儿,那高瘦女子才又道:“这儿是林媪的院子,不过两年前她收了两位孤女,其中一位正是伏苓。也确如郎君所言,伏苓身边跟了位年轻姑子,可她的名字,我们却不识了。”
闻言,卫谚沉沉抒了口气,漆黑的眼底溢出不可忽视的光亮,她当真还活着!这两年,她便一如当初所言,恣意行走于天下
阅读提示: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,请单击屏幕中间,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“关闭畅读”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。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