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者道:“师父怪你为嘴误了路程,快早收拾行李备马,免打!” 那呆子真个怕打,跳起来穿了衣服,吆喝沙僧:“快起来,打将来了!”沙僧也随跳起,各各收拾皆完。 长老摇手道:“寂寂悄悄的,不要惊动寺僧。”连忙上马,开了山门,找路而去。这一去,正所谓: 暗放玉笼飞彩凤,私开金锁走蛟龙。 起念断然有爱,留情必定生灾。灵明何事辨三台?行满自归元海。不论成仙成佛,须从个里安排。清清净净绝尘埃,果正飞升上界。 却寺僧,明不见了三藏师徒,都道:“不曾留得,不曾别得,不曾求告得,清清的把个活菩萨放得走了!” 正处,只见南关厢有几个大户来请,众僧扑掌道:“昨晚不曾防御,今夜都驾云去了。” 众人齐望空拜谢。此言一讲,满城中官员热,尽皆知之,叫此大户人家,俱治办五牲花果,往生祠祭献酬恩不题。 却唐僧四众,餐风宿水,一路平宁,行有半个多月。忽一日,见座高山,唐僧又悚惧道:“徒弟,那前面山岭峻峭,是必心!” 行者笑道:“这边路上将近佛地,断乎无甚妖邪,师父放怀勿虑。” 唐僧道:“徒弟,虽然佛地不远。但前日那寺僧,到竺国都下有二千里,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。” 行者道:“师父,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《心经》忘记了也?” 三藏道:“《般若心经》是我随身衣钵。自那乌巢禅师教后,那一日不念,那一时得忘?颠倒也念得来,怎会忘得!” 行者道:“师父只是念得,不曾求那师父解得。” 三藏:“猴头!怎又我不曾解得!你解得么?” 行者道:“我解得,我解得。” 自此,三藏、行者再不作声。 旁边笑倒一个八戒,喜坏一个沙僧,道:“嘴脸!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,又不是那里禅和子,听过讲经,那里应佛僧,也曾见过法? 弄虚头,找架子,什么晓得,解得!怎么就不作声?听讲!请解!” 沙僧:“二哥,你也信他。大哥扯长话,哄师父走路。他晓得弄棒罢了,他那里晓得讲经!” 三藏道:“悟能悟净,休要乱,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,乃是真解。” 他师徒们正话间,却倒也走过许多路程,离了几个山冈,路旁早见一座大寺。 三藏道:悟空,前面是座寺啊,你看那寺,倒也—— 不不大,却也是琉璃碧瓦;半新半旧,却也是八字红墙。隐隐见苍松偃盖,也不知是几千百年间故物到于今;潺潺听流水鸣弦,也不道是那朝代时分开山留得在。山门上,大书着‘布金禅寺’;悬扁上,留题着‘上古遗迹’。 行者看得是“布金禅寺”,八戒也道是“布金禅寺”。 三藏在马上沉思道:“布金,布金,这莫不是舍卫国界了么?” 八戒道:“师父,奇啊!我跟师父几年,再不曾见识得路,今日也识得路了。” 三藏道:“不是,我常看经诵典,是佛在舍卫城祗树给孤园。这园是给孤独长者问太子买了,请佛讲经。 太子:‘我这园不卖。他若要买我的时,除非黄金满布园地。’给孤独长者听,随以黄金为砖,布满园地,才买得太子祗园,才请得世尊法。我想这布金寺莫非就是这个故事?” 八戒笑道:“造化!若是就是这个故事,我们也去摸他块把砖儿送人。” 大家又笑了一会,三藏才下得马来。 进得山门,只见山门下挑担的,背包的,推车的,整车坐下。也有睡的去睡,讲的去讲。忽见他们师徒四众,俊的又俊,丑的又丑,大家有些害怕,却也就让开些路儿。 三藏生怕惹事,口中不住只叫:“斯文,斯文!”这时节,却也大家收敛。转过金刚殿后,早有一位禅僧走出,却也威仪不俗。真是: 面如满月光,身似菩提树。拥锡袖飘风,芒鞋石头路。 三藏见了问讯。那僧即忙还礼道:“师从何来?” 三藏道:“弟子陈玄奘,奉东土大唐皇帝之旨,差往西拜佛求经。路过宝方,造次奉谒,便求借一宿,明日就校” 那僧道:“荒山十方常住,都可随喜,况长老东土神僧,但得供养,幸甚。”三藏谢了,随即唤他三人同行,过了回廊香积,径入方丈。相见礼毕,分宾主坐定,行者三人,亦垂手坐了。 话这时寺中听到了东土大唐取经僧人,寺中若大若,不问长住、挂榻、长老、行童,一一都来参见。 茶罢,摆上斋供。这时长老还正开斋念偈,八戒早是要紧,馒头、素食、粉汤一搅直下。这时方丈却也人多,有知识的赞三藏威仪,好耍子的都看八戒吃饭。 却沙僧眼溜,看见头底,暗把八戒捏了一把,道:“斯文!”八戒着忙,急的叫将起来,道:“斯文,斯文!肚里空空!” 沙僧笑道:“二哥,你不晓的,下多少斯文,若论起肚子里来,正替你我一般哩。” 八戒方才肯住。三藏念了结斋,左右彻了席面,三藏称谢。寺僧问起东土来因,三藏到古迹,才问布金寺名之由。 那僧答曰:“这寺原是舍卫国给孤独园寺,又名祗园。因是给孤独长者请佛讲经,金砖布地,又易今名。 我这寺一望之前,乃是舍卫国,那时给孤独长者正在舍卫国居住。我荒山原是长者之祗园,因此遂名给孤布金寺,寺后边还有祗园基址。 近年间,若遇时雨滂沱,还淋出金银珠儿,有造化的,每每拾着。” 三藏道:“话不虚传果是真!” 又问道:“才进宝山,见门下两廊有许多骡马车担的行商,为何在此歇宿?” 众僧道:“我这山唤做百脚山。先年且是太平,近因气循环,不知怎的,生几个蜈蚣精,常在路下伤人。 虽不至于伤命,其实人不敢走。山下有一座关,唤**鸣关,但到鸡鸣之时,才敢过去。那些客人因到晚了,惟恐不便,权借荒山一宿,等鸡鸣后便校” 三藏道:“我们也等鸡鸣后去罢。”师徒们正处,又见拿上斋来,却与唐僧等吃毕。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