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父微笑着看着她们讨价还价,而后道:“对了,小悦,你刚才说想办一个多元化的竹文化展览,倒是让苏爷爷想起了一件事。”
林悦问:“苏爷爷,什么事啊?”
苏父道:“在跟你说这件事前,我要先考考你和皓然,你们可还记得我跟你们讲过的元书纸的历史?”
许皓然看向林悦,示意她先回答。
林悦略想了一下,便道:“元书纸其实是竹纸的一种,古时候称作赤亭纸,是产于浙江富阳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。北宋真宗时期就已被选作‘御用文书纸’,因皇帝元日庙祭时是用这个竹纸来书写祭文的,所以又叫元书纸。又因当时的名臣谢富春十分推崇此纸的生存,故而还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。”
说着,适时地停下来,看向许皓然,免得都被自己给说完了。
许皓然会意地接了下去:“元书纸的制作工艺十分的讲究,必须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为原料,并依靠收工操造而成,工艺十分繁杂。元书纸纸质柔韧,落水易溶,着墨不渗,不变色,且久藏不蛀,是很多书画爱好者十分喜爱的书画用纸。”
苏父满意地颔首,又道:“那你们说说,这元书纸可有什么不足?”
林悦道:“要说不足的地方,首先是目前元书纸绝大部分都是淡黄色的,不洁白,而且纸张的规格也太小了,没有大纸张。如今很多画家动不动就大幅泼墨,纸张太小,难免就有许多局限性。”
前世她去吉县采访活竹酒的时候,顺便也了解了一下竹纸。大家都说要说竹纸,还是论富阳的元书纸最为出色,记得那时候已有人研究出如何制造出洁白的元书纸,纸张的规格也增加了好几种。
只是,这些信息都是后来才有的,便是连苏爷爷现在也不知道,她就不好说出来了。
许皓然继续补充道:“外公,我记得有一回你曾说过,如今做元书纸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是?”
“是啊,”苏父叹道,“古时元书纸曾有‘富阳一张纸,行销十八省’的美誉,不过如今是机械时代,讲的是流水作业生产,如何才能又快又多。而元书纸却依然强调手工制作,且除了必须是当年生的未分叉的嫩竹外,对水质也十分讲究,如此一来产量低自然远远无法相比,利润也被冲击地很薄,确实是做的人越来越少了。再这样下去,实在是岌岌可危啊?”
“苏爷爷,那您的意思是?”林悦询问,听出了苏父可不仅仅是想让元书纸来参展这么简单。
苏父这才进入正题,解释道:“是这样的,年前的时候,我有个老朋友带着一个专门从事元书纸制造的富阳老师傅,特地来拜访我,除了想让我帮忙多多宣传外,还希望能筹集一些资金用来研究元书纸的改进,改进的目的就是小悦你刚才提到的两点问题。只是那时你家刚好发生了一些事,苏爷爷我也不便开口。现在苏爷爷跟你说这件事,并不是就要你们家出钱赞助,而是觉得元书纸已经传承了千年之久,若是因为如今的社会变迁而逐渐消失,未免太过可惜。”
他叹了口气,“如今百姓们的生活是日益好了,但也有很多手工艺却都被机械生产所取代,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匠人到头来反而成了最落伍的人,实在是十分令人感慨啊!”
林悦点点头,若有所思地道:“苏爷爷,这件事我会跟爸爸好好商量一下的。”
“嗯,”苏父颔首道,“之前苏爷爷说过,展览场地的事情苏爷爷会联系,其他有什么地方需要苏爷爷帮忙的,也别客气,就当是苏爷爷发挥一下余热。”
林悦嘿嘿一笑道:“我正愁没有一个主持大局的人呢?苏爷爷,那这一回我可就抓您的壮丁啦!”
三四年的师徒情早已让苏父摸清了林悦的七八分性子,知道她这么不见外,多半元书纸的事情是没问题了,心中不由很是欣慰,笑道:“什么壮丁啊,苏爷爷都老头子一个了,可没那么能干咯!”
“苏爷爷您太谦逊啦!”林悦笑眯眯地拍马屁,“苏爷爷您是大知识分子,又是书画界的名人,交友广阔遍天下,您一个人,可是比一百个壮丁都要强呢!”
苏父呵呵笑道:“行了,再夸下去,苏爷爷可就得飘起来了。”
在白堤上散了一会步后,渐渐地开始起风了,一行人便往回转,回到家里品茗聊天。
等到差不多时间,陈叔就过来接人了。
大伙儿便转场去了唐家。
许皓然不好跟随,只能默默地目送着林悦上车离去。
楚怡自觉是个外人,觉得今天这样的日子上门不好,便故意说今日自己正好有点事,改天再去拜访唐静秀,让林丙清自己开车。
朱翠仙也说要带着吴小琴回宿舍。
见她们俩都很坚持,林丙清和朱翠云也不好勉强,便跟着陈叔去往唐家。
到了唐家,除了林悦已经来过一次,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登门。
看到唐家与众不同的装修和布置,大家震撼的同时,都觉得大开眼界。
见林悦一家似乎都比较喜欢自家的装修风格,唐静秀便笑说设计师已经联系好了,等过了初十就能去乌市实地考察。
林悦早就跟家人说过要把新家改造地更加舒适方便的事情,今日也算是实地考察,便请家人们看看各自都最喜欢唐奶奶家的哪些设计,回头好参考参考。
大家一致认为可以装个壁炉。至于其他的,便各有各的想法了。
比如林培军喜欢唐家的厨房,希望以后自家的厨房能更大一些,尤其想要一个大大的台面。林培国则表示只要增加一个工作台和一个架子就好。
朱翠云想的比较实际,觉得安装好壁炉之后,最好能有个地方可以晾衣服,这样当冬天潮湿阴冷时,家人的衣服就能迅速烘干了。
林培军很是黑线:“妈,要是回头家里的客厅弄得跟唐奶奶一般好看,您再在旁边加个晾衣架的话,那成什么样子了,该多煞风景啊?”
“啊……哦……我就是随便说说,随便说说……”朱翠云顺时脸一红,感觉自己给夫家丢脸了。
“姆妈,我觉得这也没什么,只要不把这个架子直接固定在客厅里,做成可活动的就行了,这样不用的时候放在别的地方就行了,毕竟我们这里的冬天湿冷的日子相当长。”林悦却觉得母亲这个提议十分地有爱,同时也是替母亲掩饰,“就是这样一来的话,客厅最好做的更大一些。”
如今衣物烘干机这种电器现在还远不为世人所知,甚至在各种电器百花齐放的二十一世纪,中国人对烘干机的接受程度也是极低的,首选还是自然的阳光晾晒,其次也是炭火烘烤,很少有使用烘干机的。
所以,她是真觉得母亲这种提议也没什么,毕竟过日子过日子,还是要实际些,不能只看外表好看就行了,最重要的是在好看舒适的同时又功能方便。
林丙清接道:“那回就把厨房和堂屋的墙打通,再往院子处扩展一小部分,这样应该就差不多了。”
林培国也道:“是啊,其实我们家面前还有一块空地,溪边也有绿化,院子确实没必要太大。”
林丙清点头:“这个可以。”
朱翠云被丈夫女儿这么一帮衬,脸色才好看了一些。
经常一根筋的林培军却没有那么敏感,一听准备把房子的面积再扩大一些,立刻就兴奋了起来:“对了,这回该让我和大哥一个人一个房间了?”
林悦故意点头道:“嗯,再过几年大哥就得娶大嫂了,是该自己有个大房间了。”
林培军顿时有点急了,瞪眼道:“等大哥娶媳妇了,我也是没过几年就能结婚了,小悦,你可得把二哥我也考虑进去啊!”
林丙清笑骂:“傻小子,连你妹跟你开玩笑都分辨不出来。”
林培军吐舌回道:“爸,您才傻呢,连我故意跟宠仔开玩笑你都分辨不出来!”
“嗨,臭小子……”林丙清笑着又轻敲了一下林培军的头。
林培军满脸无奈:“爸,我本来就没有宠仔聪明,您还每次都敲我头,会越来越笨的好不好?唐奶奶,您快给我们评个理!”说着,就蹭到了唐静秀的身边去
唐静秀呵呵地笑了起来,很是享受这样美好的时光。
是日晚餐,唐静秀特地准备了一顿极为丰富和地道的西式美食,让林悦一家人都体验了一把外国人的正式宴席。
虽说饭吃七分饱才是养生之道,林悦一家平时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子做的,不过今日唐静秀准备的晚宴实在是太丰富了,加上菜品又是一道道上的,每一道上来之时也不见有多少份量,不知不觉地,大家便都吃撑了。
唐静秀见大家这么赏脸,又是高兴,又是担心自己喂投地太过了,怕他们晚上积食不舒服,便说今晚清河坊那边的大礼堂今晚正好有越剧演出,而且都是浙省越剧团的名角,问大家要不要去看看热闹。
林悦知道父母闲暇时都喜欢听越剧,听说今天能见到父母的偶像,又是在室内,无需担心会被寒风吹出感冒来,立刻代为做主说要去,好让父母也放松享受一下。
点击弹出菜单